所有文章
  • 自我慈悲是什麼?關鍵 3 要素讓你減少負面情緒和自我批判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5.09.15

    自我慈悲能帶給我們強大的力量,接納生命的痛苦,也讓我們更有餘裕去關心他人。本文將帶你認識自我慈悲的核心概念與三大要素,並了解自我慈悲的好處,幫助我們減少自我批判和負面情緒,活出更平衡友愛的人生。

  • 自我成長的 10 個實踐清單,簡單好上手提升自我價值與意義感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5.09.15

    你是否也曾經想要做出改變,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?其實,自我成長不一定要特地挪出時間,而可以來自一點一滴的小嘗試。以下列出 10 個簡單好上手的自我成長實踐項目,讓生活變得更踏實,也讓自己更有成就感和意義感。

  •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 4 要素,學會用愛的語言來與人對話

    人際溝通
    2025.08.31

    本篇文章將帶你探索非暴力溝通的四大核心要素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,並了解非暴力溝通的幫助和學習管道。當我們有能力理解自己的感受,並聆聽出對方言語背後的真正需要,我們就能找到彼此的連結,讓溝通更有效,也讓心的距離更靠近。

  • 身心靈課程是什麼?7 個注意事項幫助你選擇適合的身心靈課程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5.08.25

    身心靈課程多半涉及內在探索和自我成長,然而,因為種類和形式太多,許多課程也難以追溯源頭和發展正式的認證資格,一般大眾不易辨識課程品質,也衍生出不少爭議和疑慮。以下我們將一一和你介紹身心靈課程的定義、類型和學習重點,並詳列七大項選擇課程時應注意的事項和風險,讓你學會如何辨識適合自己的課程。

  • 當心念成為身體的主宰:許瑞云醫師和鄭先安醫師談心念如何影響健康

    內在療癒
    2025.06.27

    ​​​​​​​在現代醫學裡,我們習慣把身體的症狀當作獨立事件來處理:頭痛吃止痛藥、睡不好吃安眠藥、血壓高吃降壓藥。但如果告訴你,那些檢查不出原因的症狀和慢性疲勞,背後可能都有一個共同的推手,就是「你的心念」,你會相信嗎?心能量管理中心的創辦人許瑞云醫師和院長鄭先安醫師,在行醫多年的經驗中發現,心念可能是導致這些症狀的源頭:從心念到情緒,從情緒到身體反應,再從身體反應累積成各種症狀。這不是玄學,而是可以被觀察、被感受的真實過程。

  • 正念教養引導孩子的生命教育,提升孩子與自己的幸福感

    親子教養
    2025.05.27

    作為在美國學習當代正念、擁有 20 多年蒙特梭利教學經驗的老師,舒雯老師將西方當代正念、蒙特梭利教育理念,以及東方禪學思想融合在一起。「正念其實是我們東方老祖宗的智慧,我們沒有理由不把東方的思想放到生命教育裡面。」她強調,這樣的教育不只是給孩子的,學校和家庭都要一起參與。舒雯老師對親子關係有著深刻的洞察:「你的孩子會成為你的孩子,一定是有原因的。他不會平白無故就出現在你的生命裡面,你跟你的孩子一定有很深的緣分。」這個緣分不只是養育的責任,更是彼此成長的機會。

  • 身與心的交會——哈科米身心整合取向的諮商,是如何開展的?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5.04.16

    身心學的取向是建立在「身心一體」的假設之上:身體和心理的經驗,是一體的兩面。舉例來說:每一個情緒經驗的變化,都有相對應的身體感覺;情緒來到時,在身體的層面上,會有一種能量流的發生。身體,更是承載了一個人一生情緒歷史的容器,當成長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或創傷發生,我們的身體也會帶著這些經驗留下的影響,直到療癒的時機來到。

  • 走進哈科米取向 (Hakomi):一場從身體開始的內在探索旅程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5.04.15

    哈科米取向的觀點認為,很多影響我們和別人建立關係、或讓我們無法好好生活的模式和信念,其實都藏在這些我們「沒意識到」的地方。在哈科米取向的陪伴中,我們不急著分析、不要求改變,而是溫柔地邀請自己去「覺察」這些內在模式是如何運作的。當我們開始看見自己過去的經驗,是怎麼影響現在的生活與人際互動的,就像一道光照進舊有的世界裡,我們便有機會選擇新的路徑,不再因循過去的經驗而受苦。

  • 你是太會擔心,還是你時常在留心?

    身心成長
    2023.05.11

    在生活中,你會不會感覺自己時常在擔心著什麼事?也許你因為學習了正念、冥想,或是閱讀自我覺察相關的書籍,對自己的狀態變敏銳了,所以你可能會比以往更常發現自己處於擔心的情緒中,常常感覺到自己的胸口悶悶的、心裡有點慌張。也或是你本身就屬於高敏感族群,對情緒覺察比一般人更快、更敏銳,所以經常發現自己很容易「窮緊張」。有些人可能會因此給自己下了個標籤,認為自己就是個容易擔心焦慮的人。